
涪陵区新妙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在辖区企业了解非遗产品古法泡菜生产情况。
通讯员 张渝苑 摄
近半年来,在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扶下,重庆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古法泡菜”出货量接近1000吨,经营收入达640余万元,产品单价比同类产品高出15%,摆脱了“投入大、收益小”的困境。
这是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服务型执法+知识产权”助力重庆“非遗”产品腾飞的创新实践。此举成功入选重庆市“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文明执法典型优秀案例。
酱腌菜生产在涪陵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3月,重庆七可食品企业在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收购周边农户20余吨新鲜萝卜、菜块、青椒,进行洗切等粗加工后,放入42个陶土缸发酵生产“古法泡菜”。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具备食品生产经营获证条件。但执法人员也认为,如果单纯采用重罚手段,不仅会导致本地农户农产品滞销,还可能引发当事人的抗拒心理。当事人认为农业企业创业艰难,市场监管部门应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针对这一情况,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秉持“服务型执法”理念,多次上门指导企业整改。执法人员深入整改施工中的厂房,从生产线组装到排水沟井盖尺寸,每一个细节都给出了专业建议,助力企业建立标准厂房。不久后,原本简陋的毛坯厂房摇身一变,成为设备标准化、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工厂,并顺利地一次性通过食品生产现场核查,成功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企业生产正常了,但产品销量提升并不明显,公司管理层对此有些困惑。
“你们公司的泡菜质量虽然好,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注册商标就相当于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产品质量再好,消费者也记不清哪些产品是你们生产的,建议你们注册商标,让消费者记住你们的品牌吧。”得知这一情况后,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给出建议。
这一建议让公司负责人茅塞顿开。在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公司迅速启动商标注册程序,先后成功注册了“七可”“木鱼山”“山七哥”3件泡菜商标。
“注册商标,只是完成了公司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产品质量,以质量赢得口碑,以质量做靓品牌。”得知该公司成功注册商标后,涪陵区新妙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陈静波等工作人员再次深入企业加强指导,就商标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建议,该公司深入分析了传统特色产品因生产工艺规范化、标准化而展现出的强劲生命力和品牌力,对此,公司专门制定了“泡菜质量企业标准”“泡菜加工技术规范”“新妙木鱼山古法泡菜制作技艺”等质量技术规范,并严格要求员工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泡菜加工,从而保证了产品品质。其中,“新妙木鱼山古法泡菜制作技艺”项目还被列入“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还指导公司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美誉度;指导公司开展国际工艺认证申报,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该企业成功通过美国 FDA认证,顺利对接美国和欧洲市场,让“古法泡菜”走向世界。
“七可泡菜”“木鱼山泡菜”“山七哥泡菜”成了响当当的品牌,一些食品小作坊甚至农户也盯上这些品牌,为了搭上这些品牌推销自己的泡菜,个别泡菜生产小作坊动起了歪心思,假冒该公司注册商标进行产品生产销售。对此,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开展了打击假冒“七可泡菜”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在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扶下,该企业摆脱了“投入大、收益小”的困境。企业负责人刘某专程前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送上印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热心帮扶企业发展”字样的锦旗,表达对该局的诚挚谢意。(通讯员 文光辉 苏适)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