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为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引导民营企业优先通过商会调解化解涉企纠纷,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纷效能,近日,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一批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其中,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六安中院)与六安市总商会(下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处理的“义乌某玩具公司与杨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调解案”入选,这是此次典型案例中的唯一一起知识产权案例。
畅销产品引发争议
义乌某玩具公司系“公仔(墩墩鸡)”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人,专利产品投产推向市场后广受消费者喜爱,在多个电商销售平台内均为热销产品。与此同时,该产品相关表情包广受网友喜爱,被运用于多类场景,在同类产品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杨某在某购物平台开设了一家网络店铺,售卖的公仔与义乌某玩具公司的专利产品相似,且产品销售量较大。义乌某玩具公司认为杨某的行为涉嫌侵犯其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权,且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显著影响,遂在进行公证保全后将杨某起诉至六安中院,请求法院判令杨某停止侵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考虑到案件法律关系较为清晰,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案件材料推送至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
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在线受理该案后及时查阅卷宗,了解案件基本事实、诉讼请求和相关证据材料,并与指导法官就案件争议焦点进行探讨。指导法官向其推送了参考案例并提出了调解建议,调解员在参考案例的同时翻阅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调解的思路与方向,并通过视频调解方式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义乌某玩具公司陈述,其为涉案专利产品的开发及营销投入了巨额费用,杨某未经授权生产、许诺销售、销售被诉侵权产品,不仅侵犯了涉案专利权,同时也抢占了涉案专利产品市场份额,给义乌某玩具公司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义乌某玩具公司要求杨某立即停止侵权,销毁用于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模具,销毁未售出的侵权产品,删除其在购物平台上经营网店内的侵权产品图片并断开侵权产品网页的链接,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3万元。
杨某承认自己售卖被诉侵权产品的事实,但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款产品的售卖需要专利权人的授权,自己并非故意侵权,而且获利甚少,请求降低赔偿金额,同时向商会调解员提交了进货单据和转账记录。
双方达成互谅互让
从沟通情况看,双方对侵权事实并无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合法来源抗辩是否成立。
商会调解员一方面向杨某释明,根据专利法相关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属于侵权行为,要承担专利权人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开支;另一方面与义乌某玩具公司沟通,释明杨某仅为售卖,并未生产涉案侵权产品,并提供了进货相关证据材料,如果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对公司而言耗时长、成本高且后期可能达不到期望赔偿额,建议其考虑降低赔偿金额。双方均表示认可。
随后,商会调解员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别了解双方对调解金额的心理预期,经过多轮调解,最终确定了双方均可接受的金额。商会调解员再次进行视频调解,将调解意图及最低调解金额向双方作了充分说明,并详细阐述了当场履行的好处以及不当场履行的弊端。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杨某承诺未经授权不再售卖义乌某玩具公司拥有专利权的产品,销毁现有库存,删除侵权产品图片,断开侵权产品的网页链接,并支付和解款5000元。双方线上签订调解协议后当场履行完毕。
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案典型之处在于,六安法院依托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工商联建立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委托商会对纠纷开展在线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发挥商会优势,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做好释法明理和普法工作,促成双方互谅互让,最终达成满意结果,为纠纷各方可能开展的后续合作留有余地。
推进多元解纷工作
上述案例是六安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生动缩影。六安中院立案一庭庭长高华在接受luck官网下载安卓记者采访时介绍:“一直以来,为精准化解知识产权类纠纷,六安市两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着力打造‘联动共治+前端化解’治理格局,六安中院则从三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工作。”
首先,建立“行政+司法”联动协同机制。2023年,六安两级法院与全市各个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签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联动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认证为特邀调解组织并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2024年,与著作权主管部门、文旅部门对接,推动建立与商标权纠纷类似的著作权纠纷诉调衔接联动处理机制;深化“总对总”对接机制,与市工商联协作,依托商会调解委员会对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开展前端调解。
其次,延伸审判职能促推实质解纷。为促推联动协同机制落在实处,六安市两级法院立足指导调解法定职责,组建了知识产权纠纷联动处理工作组,分别建立了涵盖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文旅部门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市工商联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微信群,安排专业法官随时指导调解员开展前端调解工作。比如,法官向调解员发送类似案例、指导调解金额尺度,解答知识产权专业法律问题、审核调解协议内容、传授调解方法和技巧等,调解员的调解进展情况也能随时向法官反馈。法官根据情况提出调解方案建议,也可以直接将工作前移,提前介入参与调解。针对同类型案件或涉众型、系列型案件,选取个别或少数案件通过“背包法庭”巡回审理等方式先行示范裁判,再由相关调解组织开展调解,以实现审理一案带动多案解决。
再次,信息共享助力侵权源头治理。在办案过程中注重与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信息共享,适时向市场监管或文旅部门通报和移交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供应涉嫌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产品的批发商、生产者、提供者的相关线索,协助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打击侵权产品、侵权行为源头,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主管部门查证后及时向法院通报反馈经调查核实的相关侵权产品源头批发商、生产者等信息,协助法院对相关案件事实进行查证,并通过对源头恶意侵权者的惩罚性示范裁判,形成主观上的震慑效果,真正从源头治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2024年以来,六安市商会、知识产权调委会等调解组织前端化解纠纷共210件,六安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类一审新收案件下降40.85%,进一步释放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纷效能。接下来,六安中院将持续推动形成‘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新格局,以诉调对接合力推动实质解纷。”高华表示。(本报记者 姜旭 通讯员 张美)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