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先华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先华食品)收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书,宣告其在被诉商标及外观设计侵权案中取得最终胜诉。在该案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含山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全程介入、专业护航,成为这家小微企业成功抵御知识产权诉讼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实后盾。
该案是含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近两年来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专业团队全程护航
诉讼风暴来袭时,先华食品的处境艰难,如履薄冰。面对繁杂的法律程序与高昂的维权成本,企业负责人坦言:“一开始,我连起诉状都看不明白,只能寻求专业帮助。”含山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第一时间启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响应机制,迅速集结骨干力量,组建由资深法律顾问、商标专利审查业务专家及一线执法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知识产权保卫战就此打响。
团队第一时间对涉诉商标的显著部分、整体视觉效果,以及外观设计的独创性特征进行“抽丝剥茧”式比对。通过反复查阅商标注册历史档案、审查指南相关判例,结合行业设计惯例,精准锁定对方主张的两大漏洞——商标近似判断存在显著偏差、外观设计独创性主张缺乏充分事实依据,为企业反击明确了主攻方向。
面对企业初期证据零散、关键材料缺失的困境,团队展现出“管家式”服务精神:连续数周驻点企业,逐项指导梳理产品研发原始实验记录、设计手稿与电子文档、产品开发合同及发票、早期包装打样实物、商标申请受理通知书及历年使用记录(含宣传资料、销售合同、产品照片时间戳认证等)。特别针对对方可能质疑的“设计在先权”问题,团队协助企业挖掘出早于对方专利申请日数月的内部加工记录及第三方证明,构筑起无可辩驳的“在先使用”证据链。每一份证据的提取、固定、公证程序,均由工作人员严格把关,确保法律效力无懈可击。
诉讼是持久战,更是心理战。含山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摒弃“一次性指导”的旧模式,创新建立“一案一团队全程跟踪”机制。在近一年的诉讼周期里,这支团队成了企业的“专属智囊”:每次庭审前,线上召集企业代理律师、核心管理人员研讨应诉方案,预判对方质证逻辑、法官关注点,反复打磨应答策略与法庭陈述要点;他们不仅是技术顾问,更是心理支柱——面对对方强大法务团队的压力,工作人员为企业负责人逐条分析法律条文支撑、己方证据优势及行业类似胜诉案例,有效化解焦虑,让企业在法庭上得以从容坚定地维护权益。
经过不懈努力,先华食品最终在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实现三审全胜。三份沉甸甸的胜诉判决书,不仅是对企业创新的保护,更是对含山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的最佳褒奖。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含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知识产权工作视为激发县域创新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关键棋”,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护航网络。
一是构建“中心+站”两级服务网络,夯实基层触达基础。设立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重点乡镇、产业园区设立工作站,形成“中心-站”联动网络,确保服务直达基层;与县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确定专员管理,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建专业律师资源库提供低成本法律服务,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行刑衔接机制(线索移送、案情通报),强化保护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体系,规范服务全流程标准。出台《含山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规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员制度》等文件,明确案件受理、分析、援助、跟踪反馈全流程标准,保障服务规范高效、全程可追溯。
三是常态化开展能力建设,提升企业自护水平。通过“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及“企业高管、专员知识产权培训班”,覆盖专利布局、商标管理、商业秘密保护、侵权风险应对等核心领域,2024年以来培训企业超300家,显著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优化纠纷化解机制,提高维权质效和速度。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繁简分流,简易程序缩短平均结案时间30%以上;发展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并选聘专家调解员,引导适宜案件调解化解,年增长率超40%;针对小微企业复杂、疑难或涉外纠纷,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侵权判定咨询、证据收集指导、代理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视情况给予成本支持,2025年上半年处理案件同比增长65%。
从危机干预的“救火员”到创新生态的“园丁”,含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实践深刻证明:精准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滋养创新种子的阳光雨露,更是护航企业远航的坚实风帆。未来,该局将持续深耕知识产权沃土,让含山县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破土而出,每一份智慧的光芒都能在市场经济的苍穹下熠熠生辉,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知识产权动能。(通讯员 陶胜 尹良慧)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