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时光悠悠。杯中的永川秀芽茶叶,形如针,色如兰,入口尽是鲜醇的回甘。在重庆市永川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永川秀芽独特的品质,2010年,“永川秀芽”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永川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使“永川秀芽”品牌价值提升至34.32亿元,并成功带动四川、贵州、湖北等周边省份针形茶产业发展。在这座山城里,茶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理标志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连接资源禀赋与产业价值的纽带。我们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永川秀芽生产、加工的全周期,努力让‘一片叶子’真正富一方百姓。”永川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永川区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为永川秀芽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不断创新是当地保持永川秀芽产业活力、提升经济效益的一大“秘笈”。
在传统制茶技艺中,复杂的工艺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香气和营养成分,但制作效率较低。“2022年,重庆成立了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起全市首个智慧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园,推动制茶中的揉捻工序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连续自动化运行。”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先后出台《“永川秀芽”产品行业标准》《“永川秀芽”地标使用管理规则》等规范,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质量监控,在保持永川秀芽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打独斗做不强产业,只有让地理标志产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才能释放最大价值。”上述负责人表示,永川区建设茶叶品种测试与鉴定基地,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围绕永川秀芽的育种、栽培和加工,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工艺提升,推动茶叶品质日臻完善。目前,永川秀芽在生产、加工方面已拥有核心专利60余件,构建起产业发展源头保障体系。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保护。为维护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永川区构建起“区域协同+多元化解+专项整治”的立体保护网,为永川秀芽筑起“防护墙”。
在川渝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永川区与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等周边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永川秀芽”纳入永泸、永内知识产权保护协作重点名录,实现跨区域执法信息共享、侵权线索互通。同时,永川区创建了重庆市首个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区,设立永川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永川秀芽’地理标志综合保护专项行动,指导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川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让“永川秀芽”的品牌公信力得到持续提升。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终极价值,在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上述负责人介绍,永川区通过“品牌推广+文旅融合”的双轮驱动,打通地理标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
当地一方面积极引导茶企参加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主动打造主题品牌活动,通过每年举办斗茶大会、每两年举办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国内知名品牌和业内专家参与,扩大“永川秀芽”品牌影响力辐射范围。同时,当地还创新茶旅融合发展,推出茶园生态游线路,实现“建一片茶园,成一个景点”,推动“永川秀芽”品牌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截至目前,永川区茶叶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年产量8500吨、产值11.1亿元,成功带动4万多人就业,形成“一件地标带活一片产业、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我们将持续以‘永川秀芽’为媒,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做好茶产业、茶文化、茶经济的融合文章,为茶产业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记者辞行前,永川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再添一盏清茶,温润如碧玉的茶汤中,每一片茶叶仿佛都在讲述着永川秀芽一芽一叶兴一方的故事。(本报记者 黄佾)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