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桃”打响的产业链突围战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5/7/11 14:28:00

  “你看这桃儿,红扑扑的像娃娃脸,糖度计一测16.8度!”7月流火的阳山桃园里,桃农付亚涛捧着刚摘下的水蜜桃,指尖蹭过绒毛时笑出了褶子。竹筐里堆满了丰硕的果子泛着蜜光,空气里飘着甜腻的果香。他身后,顺丰无人机正嗡嗡盘旋,准备将这批“头茬桃”直送上海客户手中——这是阳山水蜜桃又一个丰收季的缩影,也是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从“桃筐子"到"金招牌”:全链条守护地标品质

  在阳山镇水蜜桃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员冯洁正将刚采摘的样品放入光谱仪。“今年已完成238个送样检测和5638次农残速测,每颗贴标桃都有‘电子身份证’。”她指着屏幕上的溯源系统说,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从土壤改良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记录。

  这套由惠山区政府牵头建设的数字化体系,正是阳山水蜜桃守护的缩影。2023年成立的省级品牌培育领导小组,整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多部门力量,2024年,对《无锡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和《无锡水蜜桃》两项江苏省地方标准进行系统性修订,其中《无锡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已正式发布实施,《无锡水蜜桃》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将于2025年颁布。

  “地理标志+”激活产业生态:从卖桃子到卖“桃生活”

  桃园外,蜜桃街的文创店里,桃木梳、桃花茶等衍生品摆满货架。“游客摘完桃还能买伴手礼,去年仅桃木工艺品就卖了120万元。”店主王钰佳忙着打包订单。这正是阳山探索“地理标志+文旅”的生动场景——今年3月的第二十八届桃花节吸引超20万游客,半程马拉松比赛让"桃源风光"刷爆朋友圈,而6月的上市首发仪式更通过抖音直播间使得阳山水蜜桃火爆全网。

图为游客正在采摘阳山水蜜桃。

  产业链的延伸远不止于此。江南大学研发的水蜜桃精酿啤酒、NFC果汁进驻山姆超市;顺丰无人机与无人车组成“智慧物流网”,让24小时鲜达覆盖全国200城;电商平台授权销售商从2022年103家增至340家,直播间里主播正演示“捏桃辨熟度”的阳山独家技巧。“现在桃农年均收入涨了10.57%,新增就业超千人,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搞直播了。”桃农协会秘书长高寒笑意盈盈。

  当火爆出圈的“苏超”遭遇横空出世的阳山“蜜桃菜”,连日来,乘着燃遍江苏绿茵场的“苏超”战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阳山水蜜桃玩了别出心裁的一招,用“美食语言”讲述“蜜桃小镇”的创新发展,变“赛事流量”为“甜蜜增量”。蜜桃沙拉、桃片烤肉、桃子焖蛋、桃胶肘子……一个个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蜜桃菜”,吸引省内外球迷观众秒变游客吃货,美食版图在给游客带来全新乡村体验的同时,也走出了三产融合的新路。以桃为本,做足桃文章,阳山从桃种植到深加工,衍生出桃花菜、桃胶羹、桃花酿等50余种产品,构建起“春花、夏桃、秋渔、冬浴”的全季文旅体验闭环,地理标志、乡土特产焕发新生,成为撬动文旅、激活乡村的生动实践。

  硬核维权擦亮品牌:侵权必究的“阳山态度”

  “去年查获侵权桃箱近3万个,今年同类案件锐减60%。”惠山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内,检察官展示着刚办结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案。2023年成立的“无锡市阳山水蜜桃保护基地”,通过“日巡夜查”联合执法,织密了维权网络。在阿里巴巴平台,2024年已处理侵权投诉百余起,而常州礼嘉镇侵权案的胜诉,更成为全省地理标志保护的典型案例。

  “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阳山品牌。”桃农吴晓波指着自家桃园的监控说,这套刚安装的物联网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现在每颗桃都有‘出生证明’,谁想冒牌都难!”

图为工人正在把阳山水蜜桃装箱。

  夕阳下的阳山,运桃车排起长队,桃农们哼着小调分拣果子。从政府牵头的标准体系,到科技赋能的数字溯源,再到文旅融合的产业升级,阳山水蜜桃的突围之路,正是阳山的桃农们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从“土特产”迈向“高端品牌”的经典范本。当一颗桃子能带动20亿元产业链投资,当桃农们的笑脸成为最好的“活广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张云芳)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新利备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Baidu
新利娱乐网站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