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风轻拂而过,转眼到了摘瓜吃瓜的季节,此刻的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的瓜农正沉浸在火热与甜蜜交织的喜悦中,这里的30万亩东台西瓜迎来了丰收季。田间地头,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甜蜜果实”正通过各大物流平台被运往全国数千家商超。

瓜农挑着两筐沉甸甸的西瓜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目前,东台西瓜的年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10万名瓜农人均年增收超万元,一批规模种植户的常年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年收入最高可达百万元。”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东台西瓜”正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升级和全产业链打造,书写着地理标志兴农的“甜蜜故事”。
科技筑基:从“经验种瓜”到“数字栽培”
在东台市三仓镇官苴村,现代化的智慧农业基地正引领着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华丽转型。基地内的钢架大棚采用先进的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等数据,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调控通风和灌溉系统。
“过去凭经验判断瓜苗长势,现在靠数据精准管理,头茬瓜的甜度能提升不少。”官苴村党总支书记杨龙存指着屏幕上详细记录的瓜苗生长曲线说。
为攻克西瓜“连作障碍”这一难题,东台积极推行“瓜粮轮作”模式;同时,配合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抗病品种,使枯萎病发生率下降了70%。“如今,全市已建成30个标准化育苗中心,推广‘一藤一瓜’的精细化栽培方式;西瓜育苗、轻简栽培、质量控制、品牌管理、产品分级、标识使用等各环节,在东台都有一套严格且完善的标准可查,每个西瓜都贴有‘一瓜一码’溯源标签,西瓜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述负责人表示。
品牌破圈:“小西瓜”卖出“黄金价”
当多地西瓜价格“跌跌不休”时,东台小果型西瓜却凭借独特优势,田头价仍达到每斤6元至7元,一个精品瓜能卖到四五十元。这份“底气”源于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身份认证和全国首个西瓜碳标签的加持。2025年,东台西瓜更是占据了全国小果型市场份额的30%,还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电商直播间里,“小兰西瓜”果肉金黄、汁水四溢,引得内蒙古、北京等地订单不断。54家专业合作社与1200名经纪人构建起产销网络,每年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展销会,同时开发西瓜雕刻、特调饮品等文旅体验项目,实现“科研+文旅+消费”闭环。每年醉美瓜乡研博园年接待游客超50多万人次,实现“卖瓜”到“卖场景”的升级。
如今,东台正全力打造西瓜产业“硅谷”,计划3年内培育5个自主品种,让“东台西瓜”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片。
产业富民:“好品牌”带活“一条链”

瓜农在采摘西瓜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110亩瓜田年净收入有70万元至80万元,与种植其他传统农作物相比,收益翻了五六倍。”官苴村数千亩种植基地里,瓜农陈叔满心欢喜地计算着收成。
如今的东台西瓜,已形成“育苗-种植-分拣-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当地创新推出“政府+银行+平台+农户”金融模式,累计投放贷款达8.86亿元,为收购季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2025年当地瓜农人均增收达到2.4万元。
“凭借口感细腻、多汁少纤维的优势,东台西瓜在港澳地区也收获了超高人气。目前,东台西瓜直供港澳已成常态,这是市场对产品品质的高度认可。”东台市诺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鹏自豪地介绍。
从范仲淹引种的千年传承,到如今的“数字瓜田”。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东台西瓜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我们将持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擦亮‘醉美瓜乡’品牌,将这片黄海之滨的西瓜田打造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的鲜活样本。”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讯员 张云芳)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微信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