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约庆阳·包容天下”,在端午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于5月29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启幕。文化节通过香包、刺绣等非遗项目的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香包产品开发与销售日益火爆,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带动了地域经济发展,更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10万庆阳绣娘以针为笔,在丝帛上续写传奇,庆阳香包年产值达7500万元人民币,产品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非遗技艺正加速向‘指尖经济’转化。”在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庆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迭目江腾表示。
体验非遗之美
端午佳节即将到来,各地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品民俗、佩戴香包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继续沿用“香约庆阳·包容天下”这一主题,突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弘扬,策划安排了一系列原汁原味的非遗展示活动,完整展现香包、刺绣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技艺精髓和制作流程。
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书香庆阳端午诗会、“香包为媒·缘来是你”庆阳新风婚恋文化季……此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推出12项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非遗+体验”“民俗+短视频”等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简朴场景的创意升华,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非遗项目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传统技艺再放异彩。据介绍,此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依托庆阳本地算力优势以及 AI、VR、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新生态。特别是在宣传推广上,通过本土IP“香宝宝”与“哪吒”等热门动漫形象进行跨界联动,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与传播力。不仅如此,主展馆内还设立智慧文旅体验展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香包制作全过程,并组织机器人、机器狗身着剪纸服饰走秀展演,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在文艺演出中,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灯光秀、虚拟影像等表现形式,增强艺术表现力和现场参与感。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努力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走向全国舞台。”庆阳市政府副市长吴宝定表示。
带动经济发展
香包体验活动受欢迎,香包产品更受青睐。
端午节将至,甘肃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刘兰芳创办的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的“兰芳香包”销量大幅增长,“五毒”挂件和五彩手绳销售火爆。这些产品寓意驱走毒物,保人平安,因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兰芳香包”海外市场负责人张煜琛告诉luck官网下载安卓记者,绣坊的绣娘们耗时一年筹备今年的端午节,准备了近40类刺绣产品、近120万件库存,目前已销售60万件。为冲刺端午节200万件的销售目标,绣坊正加班加点生产。若这些产品全部售出,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600万元人民币。
记者注意到,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积极与市场对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博物馆”的商业模式,覆盖了庆阳香包传承、设计、销售、展示各个环节,同时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文旅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绣坊还投资建成了“义渠村”非遗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非遗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还连续举办七届“义渠村——菊尚之约”文化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期间,绣坊带动邻近3个村近百名村民参与劳作,举办多场大型活动,接待游客逾5万人次。
端午节临近,庆阳市西峰区锦绣坊的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同样也收到了很多香包订单。“随着节日临近,市场需求持续升温,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45%。”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侯喜云表示,这两年,古朴且有创意的手工文创香包深受年轻人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据悉,目前,庆阳市已推出 IP“香宝宝”、非遗礼服“云裳羽衣飞”等文旅产品,开发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面塑、布贴画等六大类文创产品超2000件(套),其中,“金针花”牌103件庆阳香包制品获评“中国礼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贺梅英工作室里,老艺人仍坚持用古法捻制七彩丝线;环县八珠乡的乡村文旅项目中,留守妇女通过非遗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西峰区推动香包与动漫、文创融合,研发出系列创新产品,助力传统工艺焕发新生。”迭目江腾表示,当 AR技术让香包上的“抓髻娃娃”在虚拟空间起舞,当区块链为每件作品生成“数字身份证”,庆阳香包已从深闺手作蜕变为活态传承的文化 IP,在元宇宙的维度里续写着东方美学的千年传奇。
香飘海外市场
庆阳香包在国内受追捧的同时,还实现了“西游记”,远销海外。
“目前,我们不仅在国内的浙江、河南、陕西等省份有固定客商,很多产品还销往了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外市场。”庆阳市沁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亭亭表示。
开辟海外市场,刘兰芳有更深的探索。她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积极开展庆阳香包绣制非遗项目宣传、推介、展销。经过多年努力经营,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4年,她赴美国展销庆阳香包产品,销售额达40多万元人民币,并签订18万美元订单;同年,她又以庆阳香包绣制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参加美国“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中国主题年”活动,相继在华盛顿等地现场展示庆阳香包绣制相关技艺;2015年,她再赴美国,登上美国高等学府讲台,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6所知名大学及相关博物馆开展交流,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著提升庆阳香包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创新传承非遗技艺,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正在推动包括香包在内的众多非遗技艺从个体制作走向规模生产,并走向海外市场,成为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一张张“名片”。(本报记者 侯伟)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