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节期间,忙碌了一年的专利审查员们回到家乡,感受家乡春节的浓郁氛围。各地的年味各有不同,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审查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推进高质量审查,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亲子登舞台

蛇年春节,处处洋溢着阖家团圆的温情,也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这喜庆的氛围里,审协北京中心审查员吴亚男和儿子共同经历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亲子秀演出,一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这个新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过年期间,吴亚男有了一次奇妙的舞台体验。她和儿子一起参加了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大联欢《美好的你》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大年初六在北京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面向全国播出。
节目录制期间,他们一起学习传统礼仪礼节,研究中华传统服饰。舞台上,他们身着汉服,与其他11组亲子家庭一同开启这场特别的亲子秀表演。站在聚光灯下,看着身旁紧张又兴奋的儿子,吴亚男感受到生活与工作截然不同的一面。在专利审查工作中,吴亚男严谨细致;在舞台上,她和儿子默契配合,用自信的步伐展现服饰魅力,传递亲子间的深厚情感。
这次亲子秀,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吴亚男生活中的一次温暖小憩。过年期间,能有这样特别的经历,与家人携手迎接新年,意义非凡。“新的一年,我希望在专利审查岗位上继续坚守,助力更多创新成果获得应有的保护。也期待能有更多像这样与家人共度的精彩时刻,继续勇敢挑战自我,在生活与工作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吴亚男说。
年画呈浪漫

有一种浪漫,是春节里的非遗。审协江苏中心审查员沈鸿伟的家乡在苏州。有句老话叫“无画不年”,桃花坞木版年画便是春节不可或缺的民俗元素。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张贴色彩斑斓的年画,祈福纳祥,营造“一团和气”的新春氛围。
非遗贺新春,沈鸿伟在古城过大年。正月初一,漫步姑苏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沉浸式体验“非遗版”春节,感受苏州独特年味。在美术馆驻足欣赏,《郁垒·四季兴隆》《神荼·招财进宝》等年画作品展现了出入平安、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在非遗体验馆中制作年画,身临其境、研学互动,非遗技艺触手可及;精品文创店让人们与年画艺术创作者相逢,一幅《金蛇迎福》将福、禄、寿、喜的瑞象图案与灵蛇融为一体,蛇口衔戟磬,谐音“吉庆”,寓意巳巳如意、欢庆吉祥。
年画话新年,奋楫扬帆新征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极具知识产权保护价值。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者,体验春节非遗、怀揣新春期许、满载年画祝福,将促使审查员们在新的一年中,以蛇行千里的劲头,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谱写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篇章贡献一份力量。
家乡文化年

每年春节临近,审协广东中心审查员陈永婧的思绪总会飘向千里之外的家乡——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在粤工作十多年间,家乡也在悄然蜕变,曾经静谧落后的小县城如今路网纵横、规划有序,展现出城市风貌。柳湾彩陶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相继建成,让陈永婧家乡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春节期间,陈永婧第一次走进了家乡的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着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各种文物,包括彩陶、青铜器、唐卡、刺绣以及许多具有藏族、回族、土族等民族特色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河湟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也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让陈永婧感受到了河湟地区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文物当属柳湾遗址出土的彩陶,这些几千年前的彩陶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纹饰,诉说着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它们见证了黄河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这次博物馆文化之旅中,陈永婧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正是这种重视,让家乡有了自己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仅让她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年味儿”。这种文化的力量,正悄然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庙会赏民俗

“大年初一逛三园。”
“什么园?”
“皇家驿站园。”
“园里有什么?”
“灯会、打铁花、杂技、剪纸……”
今年春节,审协河南中心审查员余洁回到了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听闻皇家驿站今年会举办庙会,大年初一,她们一家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奔赴这场新春盛会。
踏入皇家驿站,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集市。众多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穿梭其中,衣袂飘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趣玩灯会”里,灵蛇献瑞、祈福长廊。各式各样的灯展光彩夺目,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讲述着古老传说与新时代的故事。驿站中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是“河南省非遗展览”,在这里余洁看到了剪纸、皮影、布老虎……这些记忆中的模糊影像,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在眼前。余洁还专门买了一个小老虎的布娃娃,这让她想起小时候过年总会收到长辈送的虎头鞋、虎头帽,这些小小的物件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温暖。
这次逛庙会,余洁深切感受到家乡的飞速发展。“穿汉服拍照打卡”“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看灯会”……这些新的过年形式,不仅为年轻人带来了新的乐趣,也在无形中传承着河南的传统文化。河南,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古老的年味。
过个“红色年”

探访名人故居,传承红色基因。审协湖北中心审查员周静的家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宁乡寓意“安宁之乡”,同时也是刘少奇主席的故乡。周静回忆,在学生时代春秋游必备项目就是毛泽东刘少奇故居一日游。如今,她也有了孩子并希望其也能感受并了解这片她深爱的土地。特别是长株潭一体化之后,长沙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湘潭,去毛主席故居更加方便了。
今年大年初二,周静一家人决定去毛主席的故居游览。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韶山冲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依山傍水的毛主席故居,内容详实丰富的毛主席生平展区,给周静一家人上了一堂丰富的历史课。“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周静跟孩子说,毛主席学习优异、文采斐然,在学校就展现出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号召力,作为马上要上小学的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周静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带孩子去韶山冲,以后还会有很多次,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怀念和敬仰值得一代一代传承。
非遗奇妙夜

桂东南的广西玉林,古称“鬱”(yù)。春节期间,审协天津中心审查员陆霞踏入广西玉林园博园举办的“非遗奇妙夜”迎春灯会,开启了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之旅。
灯会盛景,展现八桂风情。陆霞介绍,玉林园门口巨龙灯饰威武霸气,河池园刘三姐灯饰形象逼真,南宁园融入诗词尽显墨香灯影……传统彩灯、科技光影、山海经神话等系列,融合广西各地风景名胜园林艺术,创造出了“田园如诗,园林如画”的美好意境。
传统非遗,唤起文化记忆。在迎春灯会的现场,陆霞还看到打铁花艺人泼洒铁水,瞬间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如同天女散花般美丽动人;猜灯谜活动中,人们围在一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捏糖人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糖稀捏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孩子们满是惊喜与期待。
文艺表演,奏响新春乐章。舞狮、舞龙、国潮舞蹈、篝火派对等文艺表演让陆霞印象深刻。舞狮摇头摆尾,舞龙上下翻飞,国潮舞蹈融合古典与现代,篝火派对上人们尽情舞动,气氛热烈。
“玉林园博园的‘非遗奇妙夜’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非遗文化能够一直传承,让更多人感受鬱城的最美之夜。”陆霞表示。
义演传温情

谈及春节,让审协四川中心审查员向奎伟印象深刻的当数庙会。向奎伟的家乡位于四川省遂宁市的一个小乡镇,这里每逢春节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庙会上有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位,但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这次春节的庙会上,由他和发小的妈妈们组成的舞蹈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支业余舞蹈队是十年前为了锻炼身体而组建的,妈妈们虽然未接受过系统训练,但一次偶然的机会登上庙会的文艺汇演舞台,并获得好评。此后,她们便一直坚守着这份热爱,每年都为庙会献上精彩的表演。她们自发组织,利用晚上的时间一遍遍地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
当熟悉的音乐在庙会上响起,妈妈们身着鲜艳的服装,踏着轻快的步伐登上了舞台。她们笑容灿烂,舞姿优美,举手投足间洋溢着自信和活力。现场观众也被妈妈们的表演所感染,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奎伟和其发小们更是激动不已,站在台下使劲地为妈妈们鼓掌喝彩,内心充满了自豪。
在向奎伟眼中,这场充满爱与温暖的义演,不仅为春节庙会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更展现了妈妈们作为新时代中年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的热爱。作为新时代青年,向奎伟表示深受鼓舞,他将以妈妈们为榜样,汲取她们饱满的热情与不懈的坚持,并将这份力量倾注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
古城焕新颜

2025年春节,审协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审查员张燕回到家乡山东省临清市,游历小城,寻找小城的历史记忆,让她感慨颇深。
明清时期的临清,商船汇集,诉说着它的商业传奇。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在漕运鼎盛的明代跃升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华灯初上,徽商驼队的塞北皮货与苏杭绸缎在鳌头矶下相遇,五湖四海的灯火齐聚运河两岸,共贺新春。
近代的临清,在汽笛声与织机声的交汇声中焕发工业生机。1909年,津浦铁路改道的汽笛惊醒了古城。第一台国产细纱机的轰鸣震落车间横幅上的冰晶,戴绢花的女工们用梭子织就工业火种,新技术悄然改写千年商埠基因。
2025年新年,新时代的临清焕发着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之光。在智能街灯的映照下,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春祝福;视频博主们在宛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们拜年,古城成为新时代游客青睐的网红小城,线上线下的欢庆活动让这座小城充满新时代的活力。
古城一直在变,但向前发展的活力从未改变。“作为一名临清人,应该将这种时代精神传承下去。新的一年,我会继续保持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热爱,更坚定地奉献青春力量,扎根岗位,勇挑重担,在福建分中心这片年轻的土地上用行动诠释责任,用奉献书写担当,与福建分中心共成长。”张燕表示。(本报记者 陈婕 李星仪)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