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展播|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培育高产优质板栗植物新品种助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 luck官网下载安卓/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3/12/12 8:54:00

  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古书中记载的冀山之栗,正是如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连日来,在地处燕山腹地的中国板栗之乡”——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果农们正忙着修剪栗树的树枝,为来年板栗的丰收打好基础。

 

  产业要发展,种子是关键。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产业。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广鹏介绍,板栗是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长久以来缺乏抗旱、管理省工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为此,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研究室针对生产需求开展研究,经过20余年持续科技攻关,突破了优质种源短缺这一产业卡脖子问题,攻克了杂交组合选配盲目、实生苗结果晚、抗性苗期选择难等技术难题,最终培育出燕山硕丰”“燕兴大板红3个聚合抗旱、管理省工于一体的植物新品种。

 

  一种板栗杂种实生苗培育方法”“一种促板栗砧木苗分生植株的培育方法”“一种促分枝提高产量的板栗地下嫁接方法……近年来,板栗研究室围绕育种、栽培等技术提交了多件发明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

 

  如今,我们已构建起较为成熟的板栗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字系列优质高产高抗良种,研发出了早果丰产优质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王广鹏表示,板栗研究室结合创新成果高效推广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大面积应用,为河北板栗产业良种化、高质高效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种源+技术支撑。

 

  在不久前召开的河北省林学会第七届林业学术大会上,板栗研究室的成果《河北省字系列板栗良种选育及早果优质轻简栽培技术研发应用》获第十四届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惠农富农,板栗研究室首先在燕山板栗主产区——宽城满族自治县艾峪口村建立中试基地,经多年良种+技术模式的成果输入,上述3个新品种的种植率达80%以上,果园普遍提质、增产、增收。自产板栗于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在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全村较新品种输入前亩均增收30%40%,年总增收200万元以上,使艾峪口村实现年产板栗700吨,年产值1400万元,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由于艾峪口村产出的新品种板栗质量好、总量大,经多年集约化发展,该村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闻名的京东板栗交易集散地,年购销板栗5000吨至8000吨,营销额突破1.5亿元,具有了燕山地区中熟板栗价格的定价权。艾峪口村也因此树立起京东板栗第一村标志,成为冀东北燕山板栗产区标杆。

 

  新品种中试成功并取得示范带动作用之后,板栗研究室以艾峪口村精品示范基地为载体,以点带面促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按照品种良种化、布局区域化、栽培高效化、管理标准化思路实施科技惠农。2008年至2022年,板栗研究室与各地推广部门合作,遵循送品种+教技术+换思想+建机制+育团队+塑品牌的工作模式,推动新品种在板栗主产区规模化集成示范推广。

 

  王广鹏介绍,目前,3个板栗新品种新发展种植面积74万亩,已成为河北迁安、兴隆、宽城、邢台等16个县市的主栽品种,使河北板栗产业由抗旱良种匮乏到实现基本满足,带动1.2万户农民人均年增收950余元。此外,3个板栗新品种还被北京、天津等14个省市大规模引种栽培,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助力打造宽城板栗”“神栗板栗”2个产业品牌,年创产值超 15亿元、出口创汇超2000万美元。3个板栗新品种的大规模应用,富了一片栗乡人,走出了一条种业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大力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推进板栗新品种的创制与推广工作,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推广、龙头带动、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等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力度,多措并举增加板栗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广鹏表示。(本报记者 王国浩)

 

 

  (编辑:刘珊)

 

  (luck官网下载安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新利备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Baidu
新利娱乐网站首页登录